在當前健康飲食的潮流中,現切水果拼盤以其新鮮、營養和美味,成為各種活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綠之果物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現切水果拼盤,我們的現切水果拼盤以新鮮的當季水果為主,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確保每一口都保留了最佳的風味。選擇我們的水果拼盤,讓您的賓客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也能獲得新鮮的保障。
現切水果拼盤美味的多樣性
我們的水果拼盤精心挑選當季的新鮮水果,確保每一口都帶來最純粹的自然風味。無論是清爽的葡萄、酸甜的奇異果,還是香甜的芒果,您可以與我們客服人員溝通想要的水果種類,讓您和您的賓客都能吃到最符合的活動的主題水果。
精心的擺盤設計不僅能夠吸引賓客的目光,還能為整體的用餐氛圍增添一份愉悅感。想像一下,當賓客們在交流時,看到這樣一盤色彩繽紛的水果,整個聚會的氛圍也因此變得更加輕鬆和愉快。
各類型派對服務
在您的派對上,我們的水果拼盤將成為亮眼的焦點!無論是生日派對、婚禮還是家庭聚會,綠之果物都能根據您的主題和需求量身定制水果拼盤。
我們的專業團隊會提供精緻的擺盤設計,讓您的派對增添一份清新與活力,讓賓客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感受到滿滿的祝福和快樂。
各大酒店大量訂購服務
我們理解酒店對於食品品質和服務的高要求,因此綠之果物提供的現切水果拼盤將為您的酒店餐飲服務增添極大的價值。
我們的團隊將根據酒店的風格和客人的需求,精心設計水果拼盤,保證每一份產品都新鮮、美觀,讓您的客人印象深刻,提升酒店的服務質量和滿意度。可小量訂製,提高您的出餐速度,讓客戶更滿意您的服務品質。
KTV大量訂購服務
在KTV的歡樂氛圍中,綠之果物的現切水果拼盤將是絕佳的美味伴侶!我們能夠為您的KTV量身定制水果拼盤,無論是小型包廂還是大型派對,我們都可以提供新鮮、精美的水果切盤,讓您的顧客在唱歌之餘,享受健康美味的點心,讓每一個夜晚都更加難忘。
PUB精緻化外送服務
對於PUB來說,提供新鮮的水果選擇可以為您的顧客帶來更好的用餐體驗。
綠之果物的水果拼盤不僅能增加您的菜單多樣性,還能吸引那些尋求健康飲食的顧客。
我們的團隊將根據PUB的主題和客戶的需求,設計出符合您風格的水果拼盤,讓每一位顧客都能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清新、美味的水果。我們也能夠提供各項水果批發服務,讓你拿到更加物美價廉的水果。
外燴公司服務
綠之果物非常適合外燴公司合作,我們能夠提供大量的水果拼盤,滿足各種活動的需求。
無論是公司會議、展覽會還是各類社交活動,我們的專業服務團隊將確保水果的新鮮度與美觀,為您的外燴菜單增添一份清新的選擇。讓您無需擔心準備工作,專注於為客戶提供最佳的服務和體驗。
現切水果盒:健康美味的便捷選擇
綠之果物的現切水果盒更將新鮮、營養的水果輕鬆帶到您的身邊。每一盒水果均由專業團隊精心挑選,選用當季最新鮮的水果,並即時切片包裝,確保每一口都充滿原汁原味的自然風味。
無論是在辦公室享用午餐、家中與家人共享,或是作為聚會上的清新點心,我們的現切水果盒都能滿足您對健康美味的需求。
這份便捷的水果盒不僅色彩斑斕,令人垂涎,更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和纖維,助您保持活力與健康。無論是清爽的西瓜、香甜的鳳梨,還是多汁的草莓,每一種水果都是大自然的贈禮,為您的生活增添一份甜蜜與幸福。
選擇我們的現切水果盒,讓健康和美味隨時隨地陪伴您,讓每一天都充滿活力吧!
聯繫方式: LINE:https://lin.ee/RdTu5Ut
官網:https://www.thegreenfruits.com/pages/fruitboxs
客服專線:(02) 2693-1118
臺北PUB水果拼盤如果您正在為即將到來的活動、聚會或商務場合尋找一種既健康又美味的餐點選擇,那麼綠之果物的水果切盤將是您的理想解決方案。我們以新鮮、優質的當季水果為基礎,精心挑選並經由專業手藝切片,為您打造出色彩繽紛、口感豐富的水果拼盤。這不僅僅是美味的享受,更是一種健康的選擇,能為您的賓客帶來滿滿的驚喜與滿足。
綠之果物的水果切盤注重每一個細節,從水果的品質到擺盤的設計,力求每一份水果切盤都能展現出高端的視覺效果。無論是多汁的西瓜、香甜的鳳梨,還是清爽的奇異果和豐盈的草莓,我們的水果切盤都能滿足不同口味的需求,賓客享受各式水果的美味
我們了解不同活動的需求,因此提供靈活的訂製服務,無論是公司會議、派對聚會、酒店餐飲、KTV包廂或是外燴活動,我們都能根據您的預算和要求,量身訂製專屬的水果切盤方案。這意味著,無論是小型聚會還是大型宴會,綠之果物都能為您提供高品質、便捷且具吸引力的餐飲解決方案。從清爽的夏日派對到高端的商務活動,綠之果物的水果切盤都是健康與品味的完美結合。
此外,我們的配送服務也是您的最佳選擇。我們確保每一份水果切盤在新鮮狀態下送達,讓您無需為活動中的餐飲準備而煩惱。選擇綠之果物,讓我們為您分擔餐飲準備的壓力,讓您的活動更流暢、更成功。
現在就行動吧!立即聯絡我們,為您的下一場活動預訂專屬的綠之果物水果切盤。讓健康美味成為活動的亮點,為您的賓客帶來與眾不同的美食體驗。選擇綠之果物,就是選擇品質與專業,讓我們一同為您的活動創造美好的回憶!
立即行動,品味法式風情,享受水果盛宴!內湖KTV水果餐盒
老公到天涯海角的海南三亞工作,雖然有萬千的不舍與牽掛,但他熱愛事業,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了。 相愛的人分居兩地,思念蝕骨。每當這時候,我就會坐下來,泡一杯茶。 茶葉和茶具都是老公寄給我,或者是休假時帶回來的。他對我的關心總是這么細致入微,就像一杯茶的溫度,熨帖、自然,剛剛好。 曾經,在談戀愛的時候,我覺得他不夠浪漫,柴米油鹽的居家男人,過一份煙火人間的小日子,跟我想象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有太大的距離。然而,時日久了,經過生活的洗禮,我才漸漸明白,愛其實就在一飯一粥間。再好的茶,初泡時色澤艷麗、香氣濃郁,再泡則由濃轉淡,生活和愛情就像是一杯越喝越淡的茶,不是寡淡,是清淡,滋味更真實、悠長,更溫存、舒坦,無味而至味。 老公也愛茶,每得好茶葉總是千里迢迢寄給我。海南的五指山綠茶、蘭貴人茶,湖南的云霧茶,福建的大紅袍、鐵觀音和金駿眉,安徽的瓜片茶,杭州西湖的龍井……綠茶的清香淡雅,紅茶的醇厚甘甜,都讓人如癡如醉。常常是白天忙于工作和雜務,抽不出時間來慢慢品茶,無數個夜晚,獨自靜坐,一杯清茶在手,或看書、思考,或和老公在電話里聊天、傾訴對彼此的思念,那時是一天里最放松、最溫馨的時刻。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親手為你泡一杯茶,陪在你身邊,執手相看兩不厭。茶濃一生,情濃一世,共品人生這杯茶,直到永遠。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輕輕關上窗 留下滿屋的憂愁 我落寞的笑容 穿過了夜色 滑落在你夢中 風驚醒草木 我的春天提前調零 掩不住月下閑愁 煢煢孑立 我獨酌半杯濁酒 月光伸出手臂 撕開了一道裂隙 我看見嫦娥 獨守千年的寂寞 在月宮中獨舞 所有的往事留在昨天 今晚的寂寞 沒有留下半點印跡 我只聽見 風吹葉落的聲音 我的夜晚在你的白天 而思念 是懷表上的時間 凝固在午夜 回想起你那張嬌艷的臉 >>>更多美文:現代散文詩
放飛思緒, 就這樣靜靜的想你, 愛是付出的思念, 霎那間你背對我的眼神在逃亡, 直到消失被陣陣憂郁所替代, 唏噓你我自己, 重逢只是為了愛的承諾, 當你分手之后作的如此完美, 是因為有深深的愛做后盾。 >>>更多美文:小詩自創
心疼土地,等于心疼自己 文/易安非 這位女子,偶爾會在博上發一些隨筆,關乎她的花花草草,家人孩子等等瑣碎的事。她囈語一般,只在她自己這個小小的空間自言自語,極少與人互動。 做博,或者做其他網絡上的林林總總,也相當于經營花園,精心耕耘的人都有收獲。確實如此,網絡是一片廣闊的土地,太多的人在網絡上如魚得水,把網絡世界經營得風生水起。 急于收獲的時代,誰還能在意土壤是否是健康的?作物生長是否是正常的? 只有她,平靜從容地地面對她的花園,無限耐心地看植物發芽,緩慢地生長。開不開花,或者結不結果,她都一個人淡淡地喜悅著,用簡單平淡的口吻記錄著。面對路人的好奇、贊譽,或者不屑,她都視若罔聞。但在她非常隨意的文字中,你會突然被她不小心泄露的才華深深打動。對此,她依舊孩子一般一無所知地在那里不急不緩地揮霍著她的文學天賦。就像一位年輕的姑娘,日日清水洗臉,毫不在意地消耗著年輕美麗的容顏。面對別人的關注與贊譽,她更在意的只是她的花草。她是個驕傲的人。 我也種花,曾經我問她,為什么我種的花很瘦?她回答:瘦的好,瘦的才是健康的。 她是個心疼自己的人,因為她了解自己離不開泥土,所以她也心疼土地。 心疼土地的人像泥土一樣謙卑。她愛孩子、家人、朋友,愛動植物,愛泥土,愛大自然……愛大自然的人都是內心柔軟謙和的。 她種的花草生了蟲子,她堅持不用殺蟲劑;她養小雞,讓小雞和鳥兒們共享糧食;她種菜,從不在泥土中施莫名其妙的化學物……她如對待朋友一般,溫柔地對待她的這塊方寸之地,對它們喃喃細語…… 如果赤裸雙腳,插入泥土,我想我就是一株植物。我細膩而敏感,我會用我的枝葉由衷地感嘆:這是一個好地方!好地方最大的好處就是干凈,泥土有土味,青草有草味,蘋果花兒有香味,樹葉枯萎了有腐味。這些味道都是柔和自然的。然而我越來越不安,我看到周圍的泥土在慢慢消失,慢慢變化。我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也在隨之而變化,我心疼自己會不會身不由己地結出光怪陸離的果子? 粗暴地對待別人的人,自己常常內心恐懼;粗暴的對待土地,我們將面臨更大的悲哀。 這個弱女子,正在用她的耐心,用她的溫柔,用她的文字和汗水,日復一日地安慰著這些傷痕累累的泥土。 她說,她是一個農人,她需要一大片土地,種瓜果和蔬菜。我相信,如果有那么一天,她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對待那片更廣闊的土地。她種的瓜果蔬菜都是清甜的。我還相信,她會像一個真正的農人一樣,膚色黝黑,品性寬厚。 我沒見過她,不知道她的姓名。我只知道她的網名中帶有一個菊字。在她身上,驕傲與謙卑,溫和與倔犟,可以這樣完美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在這個紛繁陸離的世界中,她的博客如一方凈土,而她本人則靜默如大地之隅的一支白菊:干凈、凜然、一意孤行。 母親和土地 文/若水 紅的、黃的、藍的重型卡車“嗡嗡嗡”轟鳴著拉來一車又一車的泥土,頃刻在田地的一角堆起了座小山。而后,出現了一輛黃色的大型推土機,“哇哇”耀武揚威地吼著將小山一鏟鏟推向田地的縱深。很快小山消失,比它出現的速度還快,在綠色田地一側,一塊高海拔的、平整的“紅土高原”出現了,并且不斷向前吞噬綠色。在卡車、推土機忙碌著的“紅土高原” 的前方不遠處一壟菜地里,有位六十歲上下的大媽鎮定自若地在擇菜,不緊不慢,在和煦的秋日下淡定得簡直是在享受陽光浴。 此片田地早已被政府征用規劃為城市用地,但建設項目沒有確切的開工日期,可是他們以前的主人卻不僅冒險在開工建設前搶種了一季的稻谷,有的在收割完稻谷后又播種了蔬菜,現在正是豐收的時候。我與這塊田地做鄰居近一年,每當辦公到脖疼腰酸之時,都要望望它放松放松,時間長了就發現這種田種菜的多屬于中老年人。現在其他菜畦里的菜都已收完,只有大媽的這塊還有些許。辦公室里早有人議論土地補償款已拿到,種田地又累又臟,一大把年紀他們冒著自己的心血隨時都有可能付之東流的風險,這是何苦?做些其他的不比這個強?含飴弄孫的不好?做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內心卻有深深地觸動,懂得他們這是因為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祖祖輩輩和自己用心血與汗水澆灌出的肥沃土地,是他們小時的游樂場,一輩子的衣食父母,是他們的靠山,是他們的根,是他們與祖先相連的血脈,藕斷絲還連,怎能輕易割舍。更何況,這些老農天性勤勞,根本閑呆不住,只有在土地上他們才覺得踏實,有存在感、安全感,要不然就會心慌意亂,耕耘土地是他們畢生的事業。 遠遠的看過去大致能看出大媽斑白的頭發和微駝的背脊,在空曠的土地上就這么一個寂寥地身影,在卡車、推土機的轟鳴聲和忙亂背景里,在漸漸西移的秋日淡淡陽光下,我忽然生出一種非常熟悉、親切和溫暖地感覺,母親地身影浮現了出來。 去年秋天,千里之外的母親在農閑時來看望她的小孫子,我想母親做了一輩子農民,還省吃儉用供我們三姊妹讀大學,早該苦夠累飽,說摩頂放肘都是輕的了。眼看她就要奔六十,愧疚和不安就像錐子刺得我心痛難受,盤算著無論如何這回就用領孫子這個借口讓他在我這里長期住下,同時也把父親接來,享享清福,不能像以前那樣由著她住一兩個星期就走。于是我打電話給在家鄉工作的弟妹,讓他們給父母吹吹耳旁風,可是他們都斷定母親肯定不能答應,答應了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他們說,母親在他們那里也住不了幾天就嚷著全身不自在,頭暈心慌,堅決要回農村了,更別說在外地人生地不熟的,連和人交流都有問題。有一次她下了大決心,把家禽都賣了,土地也說好給親戚家種,安排好一切就到弟弟家住了。可一個月后她就受不了了,說天天閑著比種地還累,憋都要憋出病來,就不顧大家的反對和好言相勸,買些小雞小豬豪不留戀的喊張皮卡車拉著回了山頭老家,種起地來。父親跟著受苦受累,整天叫喚:“我是苦不動了,要苦你苦?”不過作為干部退休的父親,也就過過嘴癮,從小與土地打交道的他其實也閑不下來,喜歡在田地里跑動。所以,我跟父親商量這事時,他也推推吐吐,說等母親習慣了再說,他還是先在家里招呼家禽和菜地,不要重蹈覆轍。 果然,才一個星期母親老病就犯了,開始叨叨著頭暈眼花、心慌心悶、發惡心、渾身無力,一副痛不欲生的樣子,心早就飛回了她的雞、鴨、豬旁和菜地里。可是我讓她幫帶孫子的要求又太合理,無法推脫又住了幾天,到這時他實在忍無可忍城里的枯燥生活了,“狠”心要走。為了讓自己心安,她還想了個自認兩全其美的辦法,和岳母說自己在城里住得心慌心跳,血壓都上升了,住下去會得心臟病,可能會英年早逝,小孫子一開始本來也就是岳母領著,更要岳母,就有勞她了。一家人看看一臉病怏怏的母親,感覺再強求也就太為難她,就真是要了她的命,好心辦壞事了。立馬她眼神里就有了勃勃生氣,送她回去時一路興高采烈,不停的說著老家左鄰右舍的事情,村子里的變化,田地間新修的機耕路,居然不暈車了。 車輪悠悠,歲月漫漫,我知道母親在城里“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掛念著她的土地,千萬個不放心和舍不得,她身體健康,精力旺盛,不奔向土地腳踏實地她怎會心安,怎會通體舒泰?這一輩子她種田種地,雖說吃苦受累,可一滴汗水一份收獲。每當秋收后糧倉堆滿黃燦燦的稻谷、白花花的包谷時,每當臘月吃著老臘肉看著廚房內掛滿的排排新臘肉時,每當賣菜、賣雞、賣豬后兜里揣著鼓鼓地錢時,每當看到靠她種地養活并供讀大學的三個子女時,母親怎能不想起土地,不感謝土地,是土地給了她畢生的安全感,是土地成就了她作為母親應有的榮耀,離開了土地他怎么能心不慌? 小時總聽母親抱怨農民辛苦,天剛蒙蒙亮就得出門,面朝黑土背朝天,等太陽落下天將黑凈了才回家做飯,還要伺候雞、鴨、豬;吃不上好東西,穿不了漂亮干凈的衣裳,社會地位低,不受人尊敬,一副跟土地苦大仇深的樣子。對干部和城里人的清閑、時髦、瀟灑以及高高在上的感覺羨慕極了,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挖地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前途的職業,讓我們無論再苦再累也要把書念好,絕對不能回家種地。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讓我們走出農村,不和土地打交道。為此,我們從小因為沒有念好書而經常母親的“虐待”,有回語文考了20分,她拿著細長的松木棍追著我打,我像猴子一樣爬到高大的梨樹上她也不放過,在樹下“惡狠狠”地叫喚:“有能耐你一輩子在上面,臭猴子!”我當然沒有能耐,最后還是難逃一劫。不過最難忘的還是變相的“體罰”,只要考試考不好假期里就會被拖去挖地,公雞叫過三遍就要起床,拖著疲憊的身軀背著一身臭汗回來時公雞早不知息到那棵樹上,日復一日真是會讓我們苦怕、累怕,對土地充滿了恐懼、“詛咒”,更把母親當做“周扒皮”。在挖地時母親也不忘“念經”,“農民種不好地,那只是一季一年的事情,今年不好了明年再來。可是不好好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沒有機會在回頭。”“人笨不怕,只要肯下苦功夫,這塊地咱們剛開墾出來的時候不是什么也種不出來嗎?可是你看看這兩年背些糞進來,種什么就得吃什么,讀書也是一樣……” 到如今,從小教育我們甚至有點強迫味道的不能以種地為生的母親,居然成了離不開土地的人,和那位在推土機前搶收蔬菜的大媽一樣。其實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在廣大的中國農村里,像母親這樣在土地里生長的人們都是一些勤勞、善良、樸素、敦厚的人,一輩子踏踏實實做人做事! 深沉的紅土地 文/無可 紅土地并不是云南的獨有,很多地方都會見到。但是云南紅土地確實與眾不同,不僅僅是紅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具魅力的,據說比著名的巴西紅土地還要壯美得多。雖然沒有親眼見過其他紅土地,一旦身臨云南紅土地,就再也沒有心思顧及他方的紅土地了,這好比“泰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一樣,會讓人終生不能忘懷。 在畫家的眼里,紅土地是上帝打翻在紅土高原的畫板。那奪目的色塊侵潤著專注的紅,鋪滿一坡又一坡,看上去就是一座座“紅山”。若遇細雨飄落,紅土表層被雨水澆濕,色彩會逐漸變深,原野便呈現出一片片暗紅、磚紅、紫紅,遠遠望去,猶如上天涂抹在山間厚重的色塊,火紅火紅的,紅得那么絢麗那么燦爛。濕濕的潤潤的紅土,又像剛剛堆上畫布還沒有干定的油彩,油亮油亮的,紅得那么濃烈那么執著。當落日西沉晚霞燒紅了天邊,蒼空的紅云與山間的紅土交相輝映,上下相連一片紅彤彤,這是紅土地上最美的自然畫卷。 每一位來到紅土地的攝影師,無論是專業的還是業余的,都不會輕易放過紅土地的每一處景致。那重重疊疊極具層次的紅色線條,那雨后天晴艷陽高照的透潤紅土,在高原陽光直射下,色澤更為紅潤,隨著天光的旋轉偏移,映照在紅土之上的光影不時幻化,山間會出現或明或暗、或隱或顯的不同景象,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個全新的畫面。如果再出現彩虹與紅土地連為一體,五光十色的景觀更加明艷透亮,格外耀眼,這時候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趕緊舉起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按下快門,追逐那稍縱即逝的光影。 詩人心中的紅土地,飽含著激情與深邃,有那么多不經意間的邂逅,也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美麗,還有那么多浮想聯翩的思緒。那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梯地,裸露著一帶又一帶的赤紅,像詩人永遠也寫不完的詩行,似行云流水在那紅土山間縈繞奔騰。紅得灼熱的紅土地,每一方土每一塊地,仿佛噴溢出泥土質樸的芬芳,帶來紅土凝重的氣息,讓人傾注無限的深情,恨不得從那紅土地里刨出最美最動人的詩篇,吟唱給紅土高原的陽光雨露、山峰河流、森林大地。那種情懷與豪氣遠遠超越了自我本身,超越了深沉的紅土地。 紅土圍繞的農家炊煙繚繞,忙完了一天的農活,人們牽著耕牛披著晚霞,走在山道彎彎的回家路上,好一派寧靜動人的田園風光。 與肥沃的黑土地相比,紅土地確實顯得有些清瘦,卻又不比大西北的黃土地那么貧瘠。在那片松軟的紅土地上,有著面朝紅土背朝天勞作的身影,有著犁地翻土艱辛耕耘的足跡,那些耕作的人們是紅土地的創造者,翻松的不僅僅只是一層層一行行的紅土,更多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那耕作時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在創造藝術,與深沉的紅土地相融在一起,彰顯出一種動態的靜美,那是紅土地上最為動容的風景。 泥土具有鮮艷色彩的莫過于紅土地了,是什么顏料把那片土地染得紅紅的?我沒有過多去追究這番,大概是泥土里含有一些鐵質的緣故,經過多少春去冬來,慢慢氧化沉積,逐漸形成那種讓人看一眼就忘不了的紅土地。 那片難忘的紅土地,深沉的紅土地,值得再三回味的紅土地,每一方紅土,每一座山坡,每一處景色,都像一首首動人的詩,一幅幅永恒的畫,一張張不褪色的彩照,凝固在亙古不變的紅土高原大地。 再愛土地 文/若帆 甲午歲末,與幾位好友利用周末驅車到梅城郊外的梅江區白水村,白水村山環水抱,四周高山擁簇,層巒疊嶂,自然天成一個小盆地,一條小溪繞村而過,這條小溪是清涼山水庫的水源頭。進入村莊,出乎意料的是人煙稀少,煞是荒涼。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村民,村民告訴我們,幾年前,這里還是一千多人的行政村,如今只剩下十多個人常住,昔日熱鬧的小鄉村變得寂靜無聲,村里原來豐產的土地全都撂荒,眼前是雜草叢生,野花飛舞,有的已經生長出人頭高的樹苗,我耳聞目睹,感慨良多,物是人非,心中頓生一種難以言狀的傷感,甚至有點悲涼。 曾幾何時,人們把土地當作神一樣來頂禮膜拜,女媧造人的神話傳說,就昭示著人由土而生。皇天后土,在人類的進化史中,我們的祖先,憑著他們的膽識和智慧,由聚居山林,以禽獸為鄰,到聚眾走向平原,與土地為親,與土地唇齒相依,不離不棄,在接受土地、癡愛土地、捍衛土地、傳承土地中聲聲不息,世代綿延,與土地萌發了血濃于水的愛意,結下了魚水之情,也正是為了這種相親相愛、魚水之情,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代,不少勞動者為了土地的歸屬而進行了連綿不斷的悲壯斗爭。中國歷史上的農民戰爭幾乎都無一例外地圍繞著土地這根敏感的話題來撬動人們的神經,為土地而戰,為土地而生。曾幾何時,“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是人們幸福人生的追求。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神州大地,農民包產到戶了,土地終于下放了,這就好像束縛在農民頭上的緊箍咒一下子解除了,土地真正回到農民手里,農民真正擁有了土地的使用權,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記得那時我讀初中二年級,我家七口人,一共分得四畝多地,全家都非常高興,謀劃著如何耕種,如何多打糧食。父母和奶奶天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地在田頭地尾忙碌,我們兄妹在農忙時也全力幫忙,一年忙到頭,早、晚兩造收獲了八千多斤稻谷。在我們村里,簡直可以說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家戶戶都豐產豐收,最窮的都不會餓肚子了。 從全國的范圍看,短短十多年時間,廣大勞動人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搬掉了落后和窮困這兩座大山,解決了中國的頭等“溫飽問題”,如此神速的變化,這主要得益于土地的改革,主要得益于中國人對土地虔誠執著的熱愛,對土地的渴望和依戀。 但是,遺憾的是,漸漸地,人們對土地的愛意在變淡,感情在變淡,依戀在變淡,慢慢地變得不屑一顧,甚至慢慢有了恨意,再后來就開始了背棄和逃離,棄土地而去,毅然決然,頭都不回。那種棄土地而去的決絕,不是親眼見到,真的很難相信。對于我這個在農村長大的人,這個變化,簡直相當于永恒真理也悄然變了。 這種悄然變化的起點在哪里,說也說不清楚。用當兵的方法逃離土地?還是通過讀書考大學“脫谷殼”進城離開土地?抑或通過進城打工洗腳上田背棄土地?很難一言以蔽之。 像戀人一樣,心中不愛了,就分手。實在無法分手的,便常常唉聲嘆氣埋怨自己命苦,天生種地的命,“死田螺不會過坵”,在中國已沒有多少人真心實意、心甘情愿耕種土地了。 2007年下半年,我在廣東省委黨校中青班學習時,在《嶺南學刊》發表了畢業論文《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治本之策》,在撰寫這篇論文時,對人們背棄和逃離土地造成大量土地丟荒棄荒的原因進行過細致深入的調研,歸結起來主要有幾點: 一是種地苦。由于包產到戶,導致土地分散、零碎、規模小,農業勞動生產率太低,種地回報少。人們耕作土地野外作業,面朝黃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暑去寒來,風里來雨里去很辛苦,旱澇不保靠天吃飯。 二是種地窮。往往存在有收成沒收入、增產不增收等現象,往往出現誰家種糧誰家窮的情況。在一些村莊全村最窮的,往往都是種地的,單純種地的人家,沒有一戶日子好過,土地與貧窮幾乎成了同義詞。 三是種地乏味。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在迅速地變大、變高、變美很精彩,而農村沒有田園牧歌很無聊,聽不到音樂享受不到藝術很乏味,看不到都市的熱鬧很寂寞,喝不到咖啡、香檳很無奈。 四是種地低等。土里刨食地位低,常常被人瞧不起,常常被人嘲諷取笑。只有沒出息的人,只有天生“泥腿子”,才會一輩子守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 由是,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愿意種地,越來越多的農民不再愛土地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悄悄地離開了土地,導致大量土地閑置,年復一年,只見田園荒蕪,到處荒草萋萋。曾經被農民視為生命、看作“命根子”的土地,曾經為它爭吵、為它械斗、甚至為它流血的土地,而今卻被農民無情地拋棄了。 假日,我經常帶著老婆孩子回到鄉下老家,看到左鄰右舍都丟下土地進城打工了,而年過七旬的父母仍然在自家的土地上忙碌流汗,不禁問父親:“我們兄妹都出來了,您們也不愁吃不愁穿了,為什么老是就放不下幾畝地呢?”父親卻振振有詞:“我跟你媽在土地上勞作了一輩子,靠這土地刨食,靠這土地供你們兄妹上學,對土地有感情了,土地就像我們的衣食父母,無論什么時候,只要有了土地,就會有糧食,有了糧食,我們就安全,我們什么時候都不怕”。 是呀!父母只是中國普普通通的老一輩農民,他看得比我還遠,想得比我還透,他的話折射出中國老一輩農民對土地質樸而深厚的感情,同時,也使我感受到父親的睿智。不管有多少理由,也不論是什么理由、什么時候,我們都不應該拋棄土地,我們都應該珍惜土地,愛護土地。 因為,土地是我們的生命之源,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根。它生長了莊稼,養育了我們,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向我們提供生命之糧,解決了我們的溫飽問題。如果我們沒有土地了,就有可能活不下去;如果我們不愛土地了,不久的將來,中國將不會為自己“用世界上7%的耕地養活世界上22%的人口”而繼續驕傲下去了,糧食安全更無從談起。 也因為,土地是我們心靈的歸宿。它埋葬了我們先人的骨骸,安放了我們先人的靈魂,留存了我們太多的情和愛,蘊含著太深的我們與土地的哲理,闡釋了太多的我們與土地的大道理,我們的生命在土地中滋生,我們的生命又在土地中輪回。 還因為,土地孕育了我們的希驥。它是我們心靈的慰藉,它是我們生命的依傍。俗話說:手里有糧,心中不慌。有了土地,心里就踏實;只要我們腳下這塊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我們就會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收獲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人類跨越千年進入了今天嶄新的時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我們的國家在經歷了百年的磨難與艱難的跋涉之后,已經走向了復興之路,開始了共圓中國夢。但是,再愛土地,仍然是我們必須面臨和共同關心的事關全局的話題,是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的大問題、大課題。 科學家早就說過,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只有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才適合植物生長和人類的生存,它的價值和我們的生命可以劃等號。時至今日,即使我們每一個人都從頭做起,用十倍百倍的愛來呵護養育我們的這塊土地,也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土地永遠是我們心中的太陽,永遠是我們至高無上的神。 今天,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如果把農業放在末位,如果不再愛土地,如果農村的面貌沒有徹底改變,我們的現代化將不會最終實現,中國經濟也很難振翅高飛或是飛得不會太遠,中國夢將很難夢想成真! 土地挽歌 文/杜永利 1. 端午節回家,母親說:“去鋤一鋤地吧,棉花要荒了。”我長久對著書本,是該舒展一下筋骨了,再者幾年未下地,著實對農耕生活念得慌,便欣然答應。 推開雜物室的木門,一股淡薄的塵土氣味撲過來。陽光從窗子穿過,沿路和歲月的碎屑打著照面,我遲疑幾秒還是跳進了飛舞的塵埃。鐵釬、鐮刀、斧頭都落寞地倚著墻壁,像去到時光以外的親人。我把鋤頭搖醒,拂去木柄的塵土,有些松動,便在他腳踝處纏上“繃帶”,再給他穿好“鐵鞋”。我扛著我這親人,走向我們的棉花地。 這塊地只有兩三分,和相鄰的幾塊地一樣,原是合作社時代留來專門種菜的。那時相鄰的兩條街組成一個隊,一起下地勞動,后來分地了鄰里的地還是相挨著,這家見那家沒有改種糧食,便也跟著繼續種菜。鄰居們依然結伴下地干活,冬天到了,東家搭了西家的車,將幾畦白菜收回去,過年和肉丸子一起煮,吃得噴噴香;而西家借過東家的鏟,把那幾壟蘿卜挖了去,院子中間埋了以防凍壞,過年再挖出來,和蔥姜豬肉一起剁。其他季節則有松土、播種、澆水、拔草、收蒜、拔蔥等等,無論做什么都是相互幫襯著,也相互較著勁。“這家娘們兒真勤快,瞅瞅這韭菜多粗壯!”說話的男人在外掙錢,他女人聽了就不服,擔起扁帶就挑兩桶肥料過來,接著又澆水。過幾天再看,嘿,兩家的韭菜竟不分伯仲了。真是應了那句“人勤地不懶”。 那時我非常喜歡來菜地,這里的紅蘿卜水靈靈,就著井水一洗,滿口清秋好滋味。除了吃,勞動時候的熱鬧和人們互開的玩笑也吸引著我。蜚短流長在自然的天地里自慚形穢,只有諸如“東頭李毛家添了胖孫子,嘿,真有福氣”之類的的細細碎碎,而這正是生活。 如今我又一次站在菜地,卻找不到曾經那條瘦如脊骨的小路。它在歲月里遭受了沒頂之災,和水溝、老井一道被人們的鋤頭推平。大地又一次平整,幾十年用豐收喜悅踏出的路,就那么無聲無息被抹去了。如今改種耐旱作物,比如棉花、紅薯。人們不需要經常下地管理,路自然不需要了。而水井是早就瞎了——這幾年也不知怎么回事,地下水位下降得厲害。 我穿過鄰居的早玉米,他們的葉片抽打著我,很疼。力是相互的,他們也疼。這群守衛自己河山的將士,顯得多么力不從心:兩百米以外的塔吊旋轉得正歡。長矛的紅纓在風里抖動,像是說著英雄末路的悲壯;而他們的干糧總是鼓鼓的塞了一行囊,這土地肥沃慷慨又無奈,縱使送其赴死也要他們做飽死鬼。 來到自家棉花地,果然是荒草沒膝了。母親那般勤勞,很難想象她居然能容忍自己的莊稼荒蕪。我吐了吐沫濕潤自己的手掌,之后背對太陽揮舞鋤頭。我在母親的土地指點江山,卻沒有運籌帷幄的底氣:棉花太矮,我必須小心才不至于誤傷。遇頑固之草我得集中兵力,多流汗水,多磨水泡,這如兩軍對壘多日,忽一方強攻,怎奈敵兵早有準備,于是傷亡慘重;遇身陷敵營戰友我又得丟了鋤頭親自出山,俯下身來輕拉硬拽草藤,這無疑是軍師的唇槍舌劍,軟硬兼施……雖汗流浹背,但總算是大獲全勝,我再一次找到勞作的快樂,在夏日難得的爽風里環視疆土。 可是很快我就發現自己不過是孤家寡人,心里無可遏制地生發滔滔寂寞,鄰居們都到了哪里呢?你看那家洶涌澎湃的草浪,你看這家萎靡不振的煙草。現在是夏天,正是草木蔥蘢、蔬菜豐收的好時節。記得前幾年,地里的人很多,蔬菜和人比著熱鬧。豆角垂地如楊柳,辣椒紅紅,黃瓜掛滿架子,茄子壓彎了枝頭。尤其是下了一夜雨,雨里少量的硝酸相當于氮肥,第二天一大早,你必須拿了大麻袋才裝得回去。可是后來,雨水酸度變濃,一下雨蔬菜必被燒死。 這是人們改換作物的原因嗎? 我和玉米一樣,茫然看著不遠處的塔吊。 2. 每次回家都在傍晚,父母還在外村的工地上工。我煮些玉米糝,等他們回來。常常快八點了,街門才有響動。大熱天的,他們歸來時已經筋疲力盡,如果我不在,他們很可能就把晚飯湊合過去了。我讀書之地是小城市,但節奏已經很快,人們擠著公交,早餐常常是在路上草草下肚,而且晚上還要瘋狂加班。這可以理解,城市向來如此,但村莊被快節奏攻占實在讓我深感意外。想不清楚從哪一年開始,父母早晨也開始匆匆行動,啃著硬饅頭,三下五除二便把面湯倒進胃里,去村口等包工頭的四輪車。 村口在清早和臨晚是最喧鬧的,去工地的泥瓦匠、小工,去縣城工廠的臨時工一擁而出,電動車擋了四輪車,自行車堵了面包車,于是喇叭群起,刺耳與鬧市區無異。 最近幾年,經濟大潮從城市一路奔襲而來,席卷鄉村,人們都喜歡了攀比,掙錢多的人鼻子都朝天。這種風氣下人人想著掙大錢出人頭地,于是小廠子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了無數。它們一律擁擠在通往城市的干道旁邊,好似鄉村的喉嚨患了食道癌,害得農田一瘦再瘦。這些“腫塊”多是為了配合城鎮化進程,建筑業火得不行,那洗沙場、石粉場、木料廠必然要開個十家八家。 土生的廠子多是不成氣候的,而被城市淘汰的電廠、橡膠廠等卻可以盤踞一地,枝繁葉茂。它們極受地方歡迎,官人都要搶的,一旦搶到手就神仙一樣供著,劃地蓋廠優惠多多。 鄰村引進一座鉛廠,開始官民兩方都熱捧 它。失去土地的村民可以承包建廠工程,我某個親戚就是其中一位。他把我父母及眾親朋招致麾下,大干一場,收入多少不知,反正在縣城買了房子,也有車了。受 到好處的人很多,能進工廠的都進了,村民大抵覺得當工人比當農民有光彩,過年過節還發大米,故而都歡喜。進不了工廠的就在廠外開飯店、理發店:發展服務業也挺掙錢。 那幾年原本僻靜的小村簡直成了經濟中心,十里八鄉的都往那里送貨物。但是好景不長,最 開始是幾名小學生查出血鉛超標,接著大家都去查,結果大為驚慌。談判無果,開始堵村口,不讓工廠的貨車出入,激烈之時甚至砸車。全市武警出動,封村抓人。 村民叫來電視臺記者,該記者卻被阻擋在警示線以外,最后怏怏而去。那時我上初中,有幾位同學回家被拒,他們從麥地悄悄潛回自家,下午歸來就成了焦點人物, 各種小道消息飛傳。而我確定的是,剛結婚幾天的表哥被抓了。 后來風聲過去,廠里開始招安,每個孩子一周發補助若干元外加牛奶一箱,因為牛奶可以排鉛。然而村莊的毒素卻是無法排出了,表哥去外村賣白菜,一說是哪哪村子的,人家扭頭就走。村邊的奶牛場據說也倒閉了,奶牛連自己都救不了,還能用牛奶救孩子嗎?于是孩子都去外地躲鉛,小學倒閉了,我小時候和表哥表姐一起奔跑的那所小學,最后只剩下兩個學生。 我在《焦點訪談》見到了熟人,村民們搶著控訴鉛廠的罪惡。這期節目除了在十里八鄉掀起一場大議論,再沒有其他效果。鉛廠依然經營。 記得工廠奠基時,我和外公站在一起。那是四五月間,麥子已經抽穗,再有一個月就要豐收。然而時代是等不及的,推土機把所有綠色聚攏成堆。外公拾起一顆麥穗,搓開麥殼子細看,什么都沒有。我那時不懂什么,但仍然感到疼痛。周圍的人都表情凝重,守著自家田地,什么也不說。 其實,被推倒的何止麥子?當肥沃的田野埋于水泥,許多沿襲千年的東西都倒下了。進入工廠的人,也有保留土地的,但他們沒有經營的耐心。一種叫“快”的毒素被吸入生活的肺腑,那么多人得了病。我很少再見到蹲著施肥的人,他們不怕腳麻,一手拂去作物周圍的雜草麥稈,一手均勻播撒肥料。而現在用的都是機器,肥料浮在麥秸上,莊稼無法吸收也無妨,反正種地只是捎帶的。收獲季節,已很少見到各家搶占馬路曬糧食的場景。你在村里走,根本看不到攤開的膚色麥粒或金子一樣的玉米,它們被直接送進糧站,村民沒有時間晾曬與揚塵。自家糧倉也不要存糧,沒面粉了就去買一袋回來。就是面粉也是很少吃的,面條和饅頭都有賣的。只是吃的不再是自己的糧食,沒有以前那么放心、香甜;只是我再也看不見,去河邊淘洗麥子的婦女,她們曾經那么耐心地淘啊淘,晾干之后還要細細揀出石子和草棒。而磨坊總有那么多人排隊,鴿子從排氣口飛進飛出。 它們飛進飛出,飛出就再也沒有飛回來。 3. 與我一路之隔的那一整片土地已經被臺商租下,說要搞科技、農業、旅游的結合體。塔吊就立在那里,它旋轉著為泥水匠運去材料,供他們建造樓房。我去外圍看過,原來躺著別人祖墳的地方,現在立了一座月季雕塑,周圍繁花似海,掛果的海棠連成片,這土地從來沒有如此美過。父親說里面還養有孔雀等珍禽,以供城市游客戲耍賞玩。 我零星從網絡搜到相關報道,說園區的投資額巨大,未來必能惠及周邊村落。我知道這最起碼要比鉛廠好,可還是無法樂觀起來。阿來在《被遮蔽的西藏》一文中指出,之所以出現“西藏熱”是因為人們渴望一種與現實相反的生活,這種生活是精神上的、單純的、浪漫的,然而這不是真正的西藏,只是外人的想象罷了。他還說,在西藏有一部分人愿意作種種展示來滿足游客的想象,讓人誤以為西藏集體沉迷于一種高妙的精神生活。而我眼前的園區無疑走了西藏路線,它要把工業化進程中傷痕累累的鄉村偽裝成陶淵明筆下的田園,來向城市展示。 之前我在學校外面見過一張廣告,內容是關于“開耕節”的:應廣大市民強烈要求,現將濱湖公園辟為菜地出租,吃自家無機蔬菜,享受農耕之樂,您還在等什么?我很想笑,前不久去市郊,那里的工地正瘋狂吞下土地,而這里卻又開始渴慕回歸自然了,這自相矛盾多么可笑。不過細想起來,矛盾中卻又存在統一性,即兩者背后都是經濟大手在操縱。它讓城市吞沒村落,又讓市民厭倦城市,我們只能聽命。這矛盾無從解決,所謂“農家樂”和“開耕節”只是商家掙錢手段,他們只會給人們呈現標本。 我在昆山打工時去過千燈古鎮,那里是昆曲故鄉,想象中她是江南錦繡之地,果然那里有小橋流水人家,只是流水污濁,人家變商家,開足了高分貝音樂“傷不起啊真的傷不起”以招攬顧客。那里徒有古鎮之貌,而填充物卻是現代商業文明。也去過海淀公園,園內有一景叫“御稻流香”,說是曾經那里水好米好,皇帝喜歡。如今那里仍留有一小塊稻田,周圍有茅草屋與水車模型,作為小學生實踐基地以及市民遙想農耕時代的參照物。 城鎮化進程正在加快推進著,鄉村許多東西都在消失。假若幾十年之后我們離開了土地,那些與生活水乳交融的耬耙犁鏵、雞舍羊圈從此隱退,我們也需要依靠標本來尋找鄉村歷史;假若空氣不再干凈,鄰里不再互助;假若我們富有,卻如無根草芥一般浮在風中……那完成城鎮化又有什么意義? 馮驥才說:“有些村莊的歷史非常悠久,文化遺存和歷史財富非常深厚,它就像一本厚重的書,但沒等我們打開,就在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大潮中消失了……我們無法阻止一個時代的變化,但是文化我們必須挽留。”是啊,鄉村的歷史、道德觀、文化無疑是另一塊肥沃土地,鄉情根植于此,我們不止挽留,還要供奉。 4. 去過湛江一座小島,只有鎮中心那條通往鋼鐵廠的路比較熱鬧,其他街道卻少有行人。有天我循著雞鳴過去,竟發現與大街迥異的情景。原來樓盤背后是荒村,只有幾位老者在門前。那些雞肆無忌憚地撲騰著,芭蕉樹遮天,陰森森。以前在別人文章里一看到村子空了、炊煙涼了之類的語句就煩,以為那是跟風編造,見了這荒村,得知村民都遷居珠三角之后,我馬上發現自己是井底之蛙。中原人更安土重遷,再者經濟不比沿海發達,自然搬出村子的人較少。 年輕人出去的雖然不多,卻都不再從事某些細巧或繁重的活計。木匠、銀匠漸漸退出歷史,我父親一身泥瓦匠手藝,想傳給別人卻找不到徒弟,因為這活又累又臟還不怎么掙錢。至于種地的技巧,年輕人更是不屑于去學。我這次鋤地算是稀奇事件,若是被熟人看見,還不知會怎么傳播,所以回去前我對大街進行了好一番觀察,瞅準了無人時機才敢離開。 回到家,母親要去給外公送糖糕,我沒有跟去。那個村子過年時去過,鉛廠已經倒閉。鐵門不見,像落了牙齒的老人無力地張著嘴。水泥地面密布裂紋,荒草對落日,灰冷之光晃著我的眼。風很硬,吹出塤的嗚咽。 也去過那所小學,里面終于一個人也沒有了。 會飛的土地 文/董國賓 土地知道自己金貴,從沒心思說閑話。 大塊小塊土地手牽手向遠處伸去,鷹鳥一樣,不倦地仰天飛翔。 天滾著天,月滾著月,年滾著年。一天緊過一天的日子里,土地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過來,沒白天沒黑夜地做著天下最大的事。 沒人不知道,土地知根知底的伙伴是村莊。土地選擇了村莊,村莊選定了土地。它們天天說著生命里最該說的話,想著歲月中最該想的心思和愿望。 土梁上,一片凌亂的房屋松松散散地站立著。200戶人家,不足300間房屋。村子不大,每天發生的事,樹葉一樣擁擁擠擠地一片拍打著另一片。這就是我們的村子。 村子里牛最賣力干活,足有100頭。有多少成年牛,就有多少牛車,老態龍鐘的牛,牛車歲數自然會大些。我知道哪個路口停著牛車,哪個土堆旁有牛車安身。牛拉了一輩子車,馱了一輩子糧食,耕了一輩子地,到頭來,仍有干不完的活;雞鴨鵝滿村子都是,整天吵吵鬧鬧,總歸還是很聽話。它們好像很復雜,個性很鮮明,其實很單純。做事不作態,不肆意,用心能看出透明的東西來;樹木和家禽一樣多,或獨立,或扎堆,形態各異地昂著頭;飛鳥看起來很自在,喜歡在茂密的樹上筑巢,在村里來回飛。它們巧舌多言,不像魚,沒誰是啞巴,大都能說些好聽的;風,斜斜地刮過來,多變有個性。既溫情,又刻薄。被柳枝搖曳著,又被柳枝阻隔著。春天來了就變暖,冬天來了就變寒。 我們的村子,埋在密密麻麻的事情里。 在早晨的第一聲開門聲里,父親走向了土地。腳步剛過,土梁上的開門聲就連成一片。它們驅趕著早晨的每一縷陽光和清新的空氣。村東頭,穿一件翻羊皮襖的馮老大,忙不迭地打開羊圈。村西頭,李二叔一串咳嗽沒有停下來,就跑去往牛槽里添草添料。大人小孩在每一寸熟悉的泥土上踩過去,一件件數不完的事情,很熟練地做過無數次。 土地上田埂交錯,每條埂子都伸向村莊,每塊土地都思想貫通,每畦地壟都在鄉村的歲月里奔走。父親傾一生的精力,往田埂上培土,在細窄的埂子上行走一生的路。飲足了早晨的頭茬子陽光,在無邊的曠野和土地上,父親把濃重的心思說出來,把最想說的話說出來。誰家的羊“咩咩”直叫,誰一頓吃了半碗飯,哪些老人在墻根曬太陽,哪個娃崽丟下書包就去割豬草,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驚一擾,村子里發生的一切,父親都能從心窩里掏出來。父親的青年、壯年,過掉的時光,一個個遠走的早晨,都說給了土地聽。父親把立在院墻的鐵鍬拿來,把閑不住的镢頭拿來,每一鐵鍬、每一镢頭都是一句話,這些稠密的話父親準備用一輩子的功夫去說,說的話和做的事情一樣多。 土地把金貴的光陰,全部用來聽父親說心思,和知根知底的村里人打交道。與村子息息相關的話,最能打動土地,最能讓土地在心里生根發芽。父親顧不得風吹日曬,一門心思和土地言語,整天別無他事,美好的時光都耗費在土地上。父親恨不得一口氣把一輩子的話說完,把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物說個透,在永遠做不完的事情里呼吸和變老。 土地從沒心思和游來移去的云朵打招呼,更顧不上和穿行而過的風說閑話,每寸光陰都想辦法把影子拉長變大,把父親說的話,視作生命的行走,伸手接過來,結結實實變成長苞谷的種子,羊群可以追青逐綠的草灘,雞鴨鵝展翅欲飛的羽毛,胸懷里藏著千百個一樣的夢。土地大塊小塊抱成一團,做著天底下最美的事,讓千事萬物心里生出暖意來。 土地知道聽村里人說生命中最該說的話。鐮刀揮舞的季節,土地像一片片金色的沙丘,從天際擁過來。要不是橫在村邊的路擋著,守家護院的樹擋著,會一直擁到牛槽、墻根。每塊土地都是村里人說話的地方,每寸土地都是期待飛翔的翅膀。逝去的早晨,行走的時光,等待的日子,都有村子飛翔的影子在晃動。 >>>更多美文:好文章
D4115EFEc15WWF212WD
三重KTV水果甜點拼盤
平溪PUB水果飲品 》聚會首選!綠之果物現切水果拼盤,色彩豐富吸睛松山現切水果冷盤 》清爽解渴新選擇!綠之果物現切水果杯,健康又美味台北PUB水果甜點 》為您的活動增添一份清新!綠之果物現切水果拼盤
留言列表